毒品調查科的歷史

刑事事項

香港毒品調查科

香港毒品調查科
成立於1954年

顯示全部 | 隱藏全部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毒品調查科在七十年代搗破多個主要國際販毒集團,檢獲大量毒品。涉案毒販其後被定罪及判處長期監禁。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 踏入八十年代,海洛英在本港的毒品市場仍佔最主要地位。
  • 至八十年代末,毒販仍利用香港作為販運海洛英至西方國家的中轉站。
  • 販毒(追討得益)條例於一九八九年生效。

至九十年代,在狂野派對、的士高及其他跳舞場所濫用精神藥物的風氣浮現,不少年青人在這些場所濫用以忘我片劑為主的精神藥物。踏入千禧年,氯胺酮在本港出現,迅即成為最受年青濫藥者喜愛的藥物之一。
氯胺酮— 在的士高檢獲的幾種常見包裝  氯胺酮— 在的士高檢獲的幾種常見包裝  氯胺酮— 在的士高檢獲的幾種常見包裝 
氯胺酮— 在的士高檢獲的幾種常見包裝

Ecstasy Tablets
忘我片劑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毒品調查科召開記者會,講述檢獲大量氯胺酮及忘我的經過

近年多種被推銷為合法興奮劑、室內清潔劑、浴鹽或草藥清香劑等名字的「新興合成物質」紛紛在外國市場上出現,在美國及歐洲成為很多年青人流行吸食的毒品之一。有見及此,香港在近年已逐步把這些「新興合成物質」列入《危險藥物條例》規管,這包括: 「合成大麻素」、「三氟甲苯哌嗪及其他哌嗪衍生物」、「卡西酮和相關衍生物」、「墨西哥鼠尾草」及其有效成份「丹酚-A」、「γ-丁內酯」、「2-(乙氨基)-2(3-甲氧基苯基)環己酮和相關衍生物」及「α-苯乙酰乙腈」。

新興合成物質